來自主機的視頻信號通過信號線送入液晶顯示器內視頻板,視頻板接收到視頻信號后,由視頻板主芯片發出控制指令,分兩路,一路通過屏線將視頻信號送到液晶屏幕控制電路,通過改變液晶屏幕內液晶分子不同程度的扭曲達到顯示畫面的效果。由于液晶屏幕本身不會發光,因此還需要有背光源使用者才可以看到屏幕上顯示的畫面。這就是第二路控制信號,第二路控制信號送到顯示器升壓板,用于控制點亮液晶顯示器背光源,這樣,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顯示的畫面了。 液晶是一種高分子材料,因為其特殊的物理、化學、光學特性,20世紀中葉開始被廣泛應用在輕薄型的顯示技術上。人們熟悉的物質狀態(又稱相)為氣、液、固,較為生疏的是電漿和液晶。
目前液晶顯示技術大多以TN、STN、TFT三種技術為主軸,因此我們就從這三種技術來探討它們的運作原理。TN型的液晶顯示技術可說是液晶顯示器中最基本的,而之后其它種類的液晶顯示器也可說是以TN型為原點來加以改良。同樣的,它的運作原理也較其它技術來的簡單。圖中所表示的是TN型液晶顯示器的簡易構造圖,包括了垂直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偏光板,具有細紋溝槽的配向膜,液晶材料以及導電的玻璃基板。
其顯像原理是將液晶材料置于兩片貼附光軸垂直偏光板之透明導電玻璃間,液晶分子會依配向膜的細溝槽方向依序旋轉排列,如果電場未形成,光線會順利的從偏光板射入,依液晶分子旋轉其行進方向,然后從另一邊射出。如果在兩片導電玻璃通電之后,兩片玻璃間會造成電場,進而影響其間液晶分子的排列,使其分子棒進行扭轉,光線便無法穿透,進而遮住光源。這樣所得到光暗對比的現象,叫做扭轉式向列場效應,簡稱TNFE(twisted nematic field effect)。在電子產品中所用的液晶顯示器,幾乎都是用扭轉式向列場效應原理所制成。
STN型的顯示原理也似類似,不同的是TN扭轉式向列場效應的液晶分子是將入射光旋轉90度,而STN超扭轉式向列場效應是將入射光旋轉180~270度。要在這邊說明的是,單純的TN液晶顯示器本身只有明暗兩種情形(或稱黑白),并沒有辦法做到色彩的變化。而STN液晶顯示器牽涉液晶材料的關系,以及光線的干涉現象,因此顯示的色調都以淡綠色與橘色為主。但如果在傳統單色STN液晶顯示器加上一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并將單色顯示矩陣之任一像素(pixel)分成三個子像素(sub-pixel),分別透過彩色濾光片顯示紅、綠、藍三原色,再經由三原色比例之調和,也可以顯示出全彩模式的色彩。另外,TN型的液晶顯示器如果顯示屏幕做的越大,其屏幕對比度就會顯得較差,不過藉由STN的改良技術,則可以彌補對比度不足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