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OLED將替代LCD”的相關說法從十年前就開始散見于各類新聞媒體之中,但在這十年以來,TFT-LCD顯示屏不僅沒有被替代,其整體出貨量反而年年攀升,仍然處于市場主流地位;而OLED技術也逐步產業化,開始應用于高端智能手機,兩項顯示技術共同推動著整個行業的蓬勃發展。
TFT-LCD生產工藝均可分為前段Array、中段Cell與后段Module三部分。在前段Array制程上TFT-LCD的Cell制程設備涉及PI涂覆/固化設備、定向摩擦設備、灌注液晶/封口設備、基板對位壓合機等一系列傳統液晶面板制作設備,在工藝流程上引入了蒸鍍設備、噴墨打印設備以及封裝機等設備。
TFT-LCD制作過程的第一步是背板段工藝,即制作TFT基板。值得注意的是,TFT薄膜晶體管,在LCD中起驅動開關的作用,通過TFT開關控制液晶的電壓大小,進而控制液晶分子的旋轉角度,通過遮光和透光來達到顯示的目的,LCD中一個像素只需要一個TFT。
目前,LCD顯示屏價格最高不超過17美金每片。因而,消費者可以更加直觀的通過終端手機市場看到的是,2000元人民幣售價以下的智能手機很少會搭載OLED屏幕。而實際上在國內市場以及非洲、印度等地區,70%以上出售的手機價格都在2000元以下,也就是說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智能手機市場還將繼續被LCD屏幕主導。
大尺寸液晶顯示面板(TFT LCD)出貨量在2018年第三季達到歷史新高水平。出貨面積年比年成長14%,達到5,200萬平米,而出貨量則年比年成長7%,達到1億9,700萬片。
TFT-LCD技術的蓬勃發展并沒有影響TN-LCD、STN-LCD的市場
在顯示技術發展的歷史上,當TFT-LCD剛出現時,也被認為會立刻替代當時流行的黑白屏顯示技術TN-LCD和STN-LCD。但事實上,TN-LCD和STN-LCD作為黑白顯示器件,具有技術成熟程度高、性能可靠、產業鏈配套齊全、成本低等優勢,可以滿足個人消費電子產品、辦公用品、設備、汽車上等一些基本的顯示需求。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生活的各個地方見到黑白屏的產品:醫療設備顯示器,電力行業例如電表(因為有國家支持需求量很大),汽車電子行業例如各種儀表盤,工業設備用的儀器儀表,消費類電子mp3、玩具,家電行業如冰箱、洗衣機、空調面板的顯示屏等等。
針對許多低使用頻率或者低顯示質量需求的應用場景,TN和STN型的LCD屏幕已經可以很好的滿足使用需求,而顯示質量更高、色彩更為豐富的TFT-LCD屏則在各種智能顯示設備中大顯身手。由此可以側面反映出,平板顯示行業存在多層次多種類的結構,不同的顯示技術是可以找到各自特定的目標市場而共存的。
短期來看,近年來市場對顯示產品的需求強勁,京東方、天馬等廠商滿產滿銷獲得了良好的效益。隨著LCD顯示產能持續向我國轉移,各大廠商一致看好我國LCD顯示產業未來的進一步增長,持續加大產能建設投資力度。根據最新披露的隆利科技(66.20 +2.32%,診股)招股說明書統計,富士康計劃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投資建立新LCD面板工廠、信利擬在眉山仁壽投建G5代線、合力泰(5.12 -0.78%,診股)擬在井岡山投建準G6代線。同時,受益于國內面板廠商亟需國產化產業鏈配套,包括背光顯示模組、偏光片等在內的液晶顯示模組關鍵組件行業企業也在不斷增加產能投入。如康得新(8.68 -1.03%,診股),計劃投資建設“張家港康得新年產1.02億平方米先進高分子膜材料項目”;激智科技(13.60 -0.80%,診股),擬投資建設大框寬、薄厚度導光板板材生產基地;沃格光電(42.73 -1.18%,診股)擬募集約3.4億元用于TFT-LCD玻璃精加工項目建設。由此可見,LCD市場仍處于發展階段,為當下主流顯示技術。
長期來看,液晶顯示屏應用范圍涵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顯示器、車載、工控、智能家居及穿戴、健康醫療等萬物互聯人機交互使用領域,市場規模巨大達到千億級以上,可以同時容納LCD及OLED在內的多種技術的發展。